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郑煤集团假控股假投入假管理“三假”整合埋下矿难祸根

793 0
发表于 2011-11-4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旨在促进生产安全的煤矿大整合,如何演变成矿难频发的一个黑色推手?对郑煤集团8.2矿难的深度调查表明,“假控股、假投入、假管理”这种三假整合在这场热热闹闹的煤矿重组中绝非个案,矿难悲剧的祸根就此埋下,只等待某一天某一刻突然爆发
  
    法人记者 薛子进
  
    2010年8月2日凌晨,河南省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郑煤集团”)所属的三元东煤矿发生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件,当场死亡16人,直接经济损失1310万元,善后死亡矿工补偿1200多万元,该矿被责令停产整顿,等候省煤监局的调查处理。
  
    可是,死亡矿工的尸骨未寒,井下安全设施还没有改善,调查处理也没有结果,三元东煤矿竟然在停产整顿期间,继续非法组织生产。2011年4月6日凌晨4点,河南省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总队对该矿进行了突击检查,现场查明有135名工人在井下非法生产,前后半个月里该矿又非法生产煤炭约5100吨。
  
    2011年4月13日,河南省监察厅、安监局、工信厅、公安厅、总工会、检察院等部门在矿难发生8个月后,才正式组成“三元东8.2重大事故调查组”。
  
  “三假”整合埋祸根
  
    郑煤集团是河南国有大型煤炭能源企业,始建于1958年,现有职工5万多人。该集团的资料显示:“2005年-2009年,集团共发生死亡事故21起,死亡52人”。2010年7月17日,郑煤集团下属新岭煤矿发生8人井下死亡事件;半个月后,三元东煤矿又发生8.2重大矿难事故。
  
    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型国有企业为什么频频发生安全事故?为什么敢在停产整顿期间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不顾,置矿工们的生命安全不顾,顶风作案?
  
    《法人》记者对8.2矿难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国有大型煤矿在资源整合不达标小煤矿中的“三假”现象,是其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三假”是指“假控股、假投入、假管理”。
  
    为了改变煤炭资源浪费、安全状况差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国家和煤炭生产大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资源整合措施。2004年初,河南省也做出了实施矿产资源整合的相关决定,规定了小煤矿生存的标准和年限,致使一些不达标的小矿假借整合之名“挂靠”大矿,逃避真整合和关闭。
  
    据郑煤集团知情人透露,他们集团到2010年先后整合了100多个煤矿,大多数成为持有51%股权的所谓集团控股矿。
  
    其实51%的控股不过是:20%是以所谓的集团品牌等“无形资产”入股,31%是所谓的技术或资源入股,不可能有真正的资金投入控股。
  
    “假投入就不可能真控股,假控股就不可能真管理”,知情人断言,三假矿早晚要出人命的。发生8.2矿难的三元东矿就是个三假矿。
  
    《法人》记者了解到,2007年,郑煤集团与登封市三元东矿、白坪三元煤矿的矿主梁献省签订了协议书,双方合作组建郑煤集团三元东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新公司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郑煤集团出资2550万元,占总额51%;梁献省个人出2450万元,占总额49%。
  
    协议规定:鉴于新公司名称前冠以“郑煤集团”字样,以及郑煤集团多年来形成的知名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将为新公司产生新的附加值,经各方协商同意,这无形资产按注册股本金的20%入股,同时郑煤集团以几块煤炭资源评估入股。
  
    2010年和2011年,郑煤集团在浦发银行对外发布的《票据募集说明书》也证实了这一说法。说明书中*特别明确:“新岭煤矿和三元东矿均属于郑煤集团公司技术管理入股的整合矿井,郑煤集团仅对其提供煤炭生产、安全管理等技术方面的服务,其财务报表未纳入郑煤集团公司的报表合并范围;且相关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均全部由原股东自己承担”。
  
    这两份说明书证实,三元东矿——郑煤集团2550万元的控股权矿,竟然没有纳入自己的资产报表中。
  
    “真是不平等。”知情人说,郑煤集团并没有2550万元的实际投入,而梁献省则要承担矿上的一切开支:工人和所有管理人员的工资;下井人员的商业保险;上缴按每吨5元收取的治理资金;发生事故的一切善后赔偿。
  知情人还透露:郑煤集团在协议外最大的收益是“坐收每吨50元的管理费”,即整合矿每出产一吨煤必须上交给郑煤集团50元,这也是“风险费”。郑煤集团负责办理整合矿的生产手续,承担出事后的风险和处罚相关责任人的风险,但不承担善后赔偿。
  
    为此,这些整合矿“心甘情愿”地每年上交给郑煤集团成百万元、上千万元的管理费,以换取“风险”转嫁承担。
  
    2008年9月28日,郑煤集团人事部正式下发文件,一次任命登封分公司所属13个整合矿73名董事长、总经理及“五职”矿长。其中,三元东矿的董事长为王恒,总经理是梁献省。
  
    知情人告诉《法人》记者,由于郑煤集团对这些整合矿没有真正投资控股,所以都是象征性地委派董事长和安全督导员两人,其他所有管理人员均由原矿主指派,矿上的大小事也都是实际出资人(原矿主)决定,集团根本做不到真正的监管。
  
    三元东矿董事长王恒和总经理梁献省在事故调查笔录中也承认这一点。
  
    梁献省自豪地表示:“我是实际投资人,矿上需要钱时问我要”;王恒曾交代:“人事权总经理梁献省说了算,因为他是投资方”,并多次说明自己不管实事。
  
    董事长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由原矿主单独上交集团,集团再下发给这些人。有人对此嘲讽到:矿主给你发工资,你敢不听他的话吗?否则就断了你的俸禄。有的说得更直接:集团派去的董事长出事前是摆设,出事后是替罪羊。
  
    有原三元东矿的矿工向记者反映,该矿井下瓦斯非常高,常发出鞭炮声响,有时一个下井班要紧急撤离几次,我们是提着命在干活。8.2事故前,先后已有近百名矿工离开不干了,害怕送命。
  
    安全隐患这么突出,下井的工人和技术人员都不断地向矿上反映,但根本起不了什么实际作用。矿上一位管理者说:不可能停产改造和提高安全设施,因为停产一天损失巨大,原矿主要拼命挣钱补回整合协议中不平等的出资和集团按出产量收取每吨50元的管理费。
  
  为何无人对矿难负责?
  
    《法人》记者了解到,三元东矿在发生8.2重大事故前,每月扣除所有支出后的净利润平均有上千万元。8.2矿难事故后,16名死亡矿工的1200万元左右的善后补偿款也是由梁献省单方支付给家属了事。
  
    由于郑煤集团没有真正投入无法控股,所以根本无法真正监管。所谓的监管已经达到很荒唐的地步,登封三元东矿和白坪煤矿在和郑煤集团“合作协议”之前,分别于2004年3月和2005年5月就已经被当地工商局吊销了营业执照!而且至今尚未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按照有关规定,证照不齐,煤矿严禁生产。
  
    可是,郑煤集团对此视而不见,还是在“整合”后继续默许三元东矿无证非法开工生产,以致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8.2重大矿难发生后,三元东矿相关责任人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反而在停产整顿期间继续非法开工生产,郑煤集团失去了起码的监管作用。直到省安全生产监察执法总队突查,才真正制止住了这个矿的非法生产。
  
    2011年4月10日,河南省安监局在上报省政府领导的请示中认为,该矿“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停产整顿指令于不顾,非法组织生产,性质十分严重,影响十分恶劣。建议省政府立即组成调查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当地媒体冠以“幸亏查出来了,否则159人恐怕一个也难活”为题(实为135名下井矿工),来形容三元东矿非法生产的危险性。
  
    2011年4月21日,登封市公安局以重大责任事故的罪名,先后刑事拘留了三元东矿的董事长王恒、总经理梁献省等9人。7月5日,河南省8.2重大事故调查组报告也认定,“8.2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建议司法机关对王恒、梁献省等11人依法处理;郑煤集团登封分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等8人给予行政记过或免职处分。
  
    《法人》记者在郑煤集团宣传部门被告知,有关整合的政策和事到国家煤炭工业协会或发改委能源局了解,8.2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情况要等上级部门处理后,集团才能作相应的处理。
  
    但是,记者得知三元东矿的总经理和实际出资人梁献省在刑拘当天,就因病办理了取保候审。
  
    让谁也想不到的是,就在三元东矿的8.2矿难和矿难后继续非法生产的责任事故还没有处理完的时刻——2011年6月14日,取保候审的梁献省又迫不及待地与郑煤集团所属嵩阳煤业公司(下称“郑煤嵩阳”)签订了双方设立“嵩阳三元东(登封)煤业有限公司”的合同,确定新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郑煤嵩阳出资51万元,占资本51%;梁献省出资49万元,占49%。
  
    知情人对此表示特别疑惑:三元东矿价值数亿元的资产,仅每月净得纯利润就平均为上千万元,郑煤嵩阳竟以区区51万元的投入并能控股。“让人看不懂了,这不符合正常的合资规律。”知情人士说。
  
    就在这份新合资合同刚刚签订不到一个月后,河南省政府于2011年7月中旬召开常务办公会议,会议做出了一个决定:“根据国家和省政府有关规定,对三元东煤矿进行关闭。责成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对关闭后的三元东煤矿资源依法依规妥善处理”。7月21日,省政府督查室已责成相关部门落实。
  
    正如郑煤集团内部知情人所说,假投入就不可能有真控股和真管理。实际投资人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利,可以根本不听所谓控股者和管理者的监管。最后受害的是下井的矿工,损害的是国有大矿的声誉,破坏的是国家安全生产的环境。郑煤集团整合的“三假”三元东矿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据了解,整合小煤矿中的三假现象引发出来的各种问题,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1年4月2日,河南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领导小组专门印发了《全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推进方案》,明确要求:坚持“三真”原则,(真控股、真投入、真管理),做到“三个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管理到位),对小煤矿实施“实质性兼并重组”。
  
    然而,又有谁来保证这些管理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1-2024 汝州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3033624-3
关灯 快速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