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 发表于 2011-6-1 10:32

端午出游 景点介绍

河南汝州景点汝州怪坡风景区http://travel.shangdu.com/liu/uploads/userup/1009/261A01cW5.jpg汝州怪坡风景区http://travel.shangdu.com/liu/uploads/userup/1009/261A42A246.jpg汝州怪坡风景区


    汝州怪坡风景区位于汝州市区东北9公里处,由怪坡、怪楼(省级地质博物馆)、地质广场、竹林庙、玉皇山五个单元组成,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相映成辉,是一个集休闲、观光、度假、猎奇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
  姊妹连环怪坡是怪坡文化苑景区的形象景观和标志性景观,由南北两坡相连而成,两坡各长120米,宽30米,全国独一无二。上姊妹怪坡,骑车上坡不用蹬,开车熄火照样行!怪坡的神秘现象吸引了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的游客前来探奇揭秘。有人说这是“重力位移”,有人说这是“地磁现象”,也有人说这是“视觉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留下了“如此奥妙谁造化”的悬念,更为怪坡蒙上了一副神秘面纱。


河南汝州景区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http://travel.shangdu.com/pingdingshan/0808pds/200812415205396877801.jpg    风穴寺始建于北魏,原名香积寺,隋代改名千峰寺,唐朝扩建为白马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齐名,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刹”。《风穴志略》载,龙山阳侧有大小二风穴洞,洞深数十里,天变时,洞内出风,猛不可挡,故名风穴山,寺因山而取名“风穴寺”。    风穴寺在明代万历年间香火最为鼎盛,曾有僧众1000余人,房舍300多间,土地2000余亩。风穴寺虽是北方寺院,却不沿中轴线布局,而是依山就势而建,具有江南园林风光。周围景观星罗棋布,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称。更重要的是风穴寺保存了祖国灿烂的文化遗产,现存唐至清历代建筑14O余间;唐开元二十六年所建的“七祖塔”为全国现存七座唐代高塔之一;宋代悬钟阁内悬挂一口宋宣和七年铁铸大钟,重9999斤,被誉为“中原第一钟”;中佛殿为金代建筑,为单檐歇山式,梁架结构科学严谨;涟漪亭是河南仅有的明代双层六角亭;西面山坡上的上、下塔林是我国第三大塔林。寺内现存有明代汉白玉石佛和缅甸送的佛像及明代嘉靖年间石佛30余尊、木雕佛像7尊。寺内碑碣林立,或记事、或题咏,楷、草、隶、篆风格迥异,存有唐代的尼陀罗咒、宋代的经幢、元代的塔铭。    风穴寺,位于临汝县城东北9公里的嵩山少室南麓。峰峦秀拔,苍柏叠翠,清泉侧流,风景如画;宝塔高耸,殿阁巍峨,碑碣林立,典雅古朴,具有江南园林风格。风穴寺始建于北魏,是我国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因寺东之山有大小风穴洞而得名。风穴山口,两山夹道,万木葱茏,流水潺潺。迤俪北行3华里,方能发现寺院,确有“深山藏古寺”“曲境通幽处”的诗情画意。寺院群山怀抱,北有紫霄峰,侧有紫云峰、纱帽峰、香炉峰、石榴峰等九条山脉逶迤相连,朝向寺院,有“九龙朝风穴,连台见古刹”之誉。寺内殿、阁、楼、台140余间,依山就势而建,高低错落有致,多变多姿,集中秀丽。  风穴寺始建于北魏,是我国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因寺东之山有大小风穴洞而得名。风穴寺,位于汝州市东北9公里的嵩山少室南麓。峰峦秀拔,苍柏叠翠,清泉侧流,风景如画;宝塔高耸,殿阁巍峨,碑碣林立,典雅古朴,具有江南园林风格。    风穴寺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齐名,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刹”。寺前,有初唐诗人刘希夷墓园。寺侧,有宋儒吴几复隐居读书山洞。风穴寺的佛教传承,初为天台,后为临济。唐开元间,有天台七祖贞禅师在此修习止观。唐末,禅宗临济宗之三祖南院慧,四祖风穴延沼,五祖首山省念皆在汝州广弘佛法。史料称“至南院以下,皆佛祖正传,灯灯相续。彪炳史录者,虽曰不尽出于风穴,然源流相承,肩比踵接,汝海宗风,一时独盛。固亦法运中云龙风虎之会也欤。”  风穴山口,两山夹道,万木葱笼,流水潺潺。迤逦北行3华里,方能发现寺院,确有“深山藏古寺”,“曲径通幽处”的诗情画意。寺院群山环抱,北有紫霄峰,侧有紫云峰、纱帽峰、香炉峰、石榴嘴峰等9条山脉逶迤相连,朝向寺院,有“九龙朝风穴,连台建古刹”之誉。寺内殿、阁、楼、台140余间,依山就势而建,高低错落有致,多变多姿,集中秀丽。寺前有接圣桥,传说是拜接乾隆帝圣旨的地方,故名"接圣桥"。桥上青石栏杆雕刻玲珑。桥北是观音阁,为重檐歇山式,飞檐挑角,细工剔透。该阁俗称"水府"。因阁前有大慈泉,碧水喷涌。阁后有东西龙眼、君子、问清、盈科诸泉汇于桥下,泉水环绕"涟漪亭"一周,观音阁恰似水中龙宫,故名现存最早的建筑是唐开元年间建造的七祖塔,高24.16米,为九层密檐方形砖塔。中佛殿建于金代,距今已有800多年,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毗卢殿位于中佛殿后,重建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殿内有永乐七年周王朱肃献的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一座。三层悬钟阁建于宋代,阁内悬挂有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铸造的铁钟一口,重4998公斤,造型浑厚古朴,铭文清晰。寺院周围有元、明、清各代寺塔84座,是河南省第二处较大塔林。风穴寺历史悠久,不少文人墨客曾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足迹。新中国成立后,该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现已对外开放,不少国际友人慕名而至  寺内碑碣林立,上自五代时后汉乾祐三年(950年)的《风穴千峰白云禅院记》,下至宋、元、明、清碑刻,或记事,或赋诗,真、草、隶、篆,各体具备,其中不少是艺术珍品。此外,有珍珠帘、大慈泉、玩月台、升仙桥、翠风亭、银屏风、吴公洞、望州亭等八大奇景,还有小龙门、石龙门、洗风尾、东山仙人靴、西山一尊佛、半云巢、无心处等72小景。  寺院周围有元、明、清各代寺塔84座,是河南省第二处较大塔林。风穴寺历史悠久,不少文人墨客曾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足迹。新中国成立后,该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中佛殿建于金代,距今已有800多年,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毗卢殿位于中佛殿后,重建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殿内有永乐七年周王朱肃献的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一座。三层悬钟阁建于宋代,阁内悬挂有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铸造的铁钟一口,重4998公斤,造型浑厚古朴,铭文清晰。寺院周围有元、明、清各代寺塔84座,是河南省第二处较大塔林。风穴寺历史悠久,不少文人墨客曾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足迹。新中国成立后,该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现已对外开放,不少国际友人慕名而至。咨询电话:0375-3321588
投诉电话:0375-3322001—810
0375-3332001-810市内公交线路
1路:煤山公园—火车站—长途站—公路段—市政府—市四院—乐达家电—东花坛
2路:煤山公园—交通局—电业局—市标—市委—结核病防治中心—东花坛—郏宝路口—怯庄—粪堆赵—下陈—焦化厂
6路:赵庄—煤山公园—电业局—公路段—汝州大厦—市四院—钟楼办事处
7路:市一高—汝州剧院—购物中心—市政府—市直中学—市标——电视台—市二高—肖庄—田堂路口—杨庄—刘沟—风穴寺
8路:汝州剧院—市四院—八团—东花坛—市看守所—榆树陈——尚庄乡政府
9路:市一高—购物中心—土地局—交通局—煤山公园—洪山庙—七里—十里—许寨—春店
10路:汝州剧院—土地局—市标—市委—李法庄—郭营—尚庄—米庙
乘车路线:1、从汝州市区出发乘7路车可直达
2、自驾车从汝州市区出发经风穴路向北9公里
门票价格:30元/人河南汝州景点汝瓷博物馆http://travel.shangdu.com/liu/uploads/allimg/081103/1326090.jpg
  汝瓷博物馆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汝州文庙内,是我国唯一一座全国唯一一家以以陈列古今汝瓷为主的专业性场馆。

  文庙位于汝州市区望嵩中路,南北长300余米,东西宽50余米,总面积20870平方米,占地约22亩。其主要建筑有大成坊、文明坊、明伦堂、名宦祠、乡贤祠、大成殿、启圣宫等。
  文庙建于明代中晚期,其特点为中轴线明显,建筑排列有序。大成坊居南端,面向中大街,系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3间,进深两间。殿台高筑,柱础作圆鼓型,高檐柱,细小昂头作卷云状,殿顶施青瓦。大成坊后为文明坊,文明坊后为明伦堂,再后是名宦祠和乡贤祠,分列两边,为出檐廊房式。之后正中是大成殿,最后为启圣宫。庙中殿宇均居高台之上。
  大成殿系庙内最大建筑,属单檐殿式,面阔5间,进深两间,绿瓦兽吻,气势雄伟,庄严肃穆,颇具权力象征。殿门上曾悬挂过清朝历代皇帝书写的匾额,康熙二十三年(1634年)颁“万世师表”,雍正三年(1725年)颁“生民未有”,乾隆三年(1738年)颁“与天地参”,嘉庆四年(1799年)颁“圣集大成”,道光元年(1821年)颁“圣协时中”等5块。
  汝瓷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家以以陈列古今汝瓷为主的专业性场馆。馆内藏品丰富,其中汝瓷天青釉洗制作讲究,工艺精湛,光亮莹润,开片密布,裹足满釉支烧,系北宋宫廷御用佳品,是国内罕见的珍品;汝瓷荷叶口瓶,器形高大庄重,工艺精良,天蓝色釉层匀净,密布开片,是北宋时期珍品。著名书画大师李苦禅曾题词:“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美尽美也。”http://travel.shangdu.com/liu/uploads/allimg/081103/1326091.jpg

河南汝州景点紫云山景区http://travel.shangdu.com/liu/uploads/allimg/081103/1323380.jpg
  http://travel.shangdu.com/liu/uploads/allimg/081103/1323381.jpg
  
  紫云山景区位于汝州市区东北25公里处,山势险峻,水怪石奇,植被茂密,景象万千,极富奇趣、险趣、幽趣、绝趣,突出特色在于“山、寺、湖、石、峡”景点俱全,湖水与群山相映,落日与紫云同在,让人望峰息心,窥谷忘返,是理想的旅游度假胜地。
  清道光《直隶汝州志》记载:“紫云山,形如围屏,壁立千仞,松竹蓊郁,有水环抱,其前如玉带,山麓有观音堂,内有八景。”紫云山是一佛教名山,称作“小南海”。传说,观音菩萨在选修练之所时,曾驾紫云至此山,但见山青水美,便按落云头,停了下来,在此修行,此山也就叫紫云山了。紫云山自紫云口至观音堂约5公里,有紫云湖、紫云峡、骆驼峰、青石崖、擂鼓台、黑龙潭、将军石、苍山积雪、观音堂、聚仙堂、云锦柏、紫云洞、登天梯等几十个景点。
  进紫云口便是紫云湖。湖为群山环抱,水面宽阔,澄碧如翠,山上植被丰厚,草木繁茂,湖山相映,如诗如画。湖坝下是紫云峡,峡深三四百米,两峰夹峙,山石奇危,清凉幽静。由紫云湖沿紫云河北行不远,东北方向的山上有两座交错而立的山峰,形态极似驼峰,人称双峰驼。由双峰驼处再逶迤北行,可看到东边山上有一巨型山石,宛如一滚圆的大鼓,人称擂鼓台。擂鼓台下的紫云河中有一深潭,因潭深水黑称黑龙潭。黑龙潭上行不远,紫云河旁有一巨石,如自天上飞来,雄伟高大,故名“将军石”。从紫云湖曲折向北,峰回路转,约行5公里豁然跃出观音堂。观音堂三面环崖,绝壁千尺,形如围屏,而且林木繁茂,野花奇艳。观音堂因传说观音菩萨曾在此修行,且山美水美而声名远播,来此烧香拜佛或观光游览者络绎不绝。特别是农历二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更是香客蜂拥,游人如织。
  紫云山还是一个天然的地质博物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新生代地层均有出露;褶皱、断裂、节理构造发育复杂;嵩阳运动、中条运动、王屋运动、晋宁运动、少林运动等古老构造运动形迹都有显示,这些构造遗迹造就紫云山瑰丽多姿、琳琅满目的自然景观,赋予了紫云山更深奥的科学内涵。


河南汝州温泉休闲度假区http://travel.shangdu.com/liu/uploads/allimg/081103/1319100.jpg
  
  河南汝州温泉休闲度假区位于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温泉镇境内,距汝州城27公里,因区内温泉为历代名胜而得名。河南汝州温泉休闲度假区南依外方山,西掖广成泽(今涧山水库),“襟崆峒而带汝水,枕伏牛以望嵩岳”,山川秀丽,环境幽雅,气候宜人。
  汝州温泉晶莹剔透,清澈见底,滑腻如抚锦缎,内含50余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是全国罕见的优质医用矿泉水,堪与世界著名法国维希矿泉水相媲美。据史书记载,4000多年前自轩辕黄帝时代温泉已发现利用,汉唐有“十帝三妃”驾临沐浴游乐,女皇武则天也曾3次临幸,并在此建行宫、筑祠阁、树碑文。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苏辙等历代文人雅士曾到此洗浴览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娘娘山、銮驾山、流杯亭、武后池、吕祖阁等众多名胜古迹,孕育了许多美丽的传说。温凉盏内热水泉和冷水泉近在咫尺却长期共存,实为罕见。
  河南汝州温泉休闲度假区内有河南省工人疗养院、汝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武后池、易花园宾馆、康乐浴园、温泉度假村、白龙泉山庄等医疗、住宿、休闲场所。除水疗外,还有针灸、按摩、超声波理疗等服务项目。近年来,河南汝州温泉休闲度假区以独具特色的休闲疗养功能,吸引中央、省市领导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国际友人慕名到此休闲观光,治病保健。
河南平顶山汝州景点法行寺塔http://travel.shangdu.com/liu/uploads/allimg/081103/1317180.jpg

    法行寺塔为长方形密檐式砖塔,高约30米;外形略呈抛物线形。法行寺塔塔基高0.7米,呈方柱体,上为9层八角形涩檐,每层均有一半拱形小佛龛。法行寺塔顶部于塔刹座上立宝珠形铜座;法行寺塔塔身南壁辟圆券门,门内设方形塔心室,可达第二层;室顶用迭涩砖层砌,造型奇特。九层迭涩密檐颇具宋、金特点,似为宋、金时加筑,但塔身的壁面砖虽经多次抽换,外形仍保留有唐代风格。该塔敬有三皇姑。传说上古时期,汝州有蛟龙作崇,上天派三皇姑下界捉蛟,用铁链把蛟龙锁了起来,并挖一深井,囚于其中,井口上压一巨石,锁链系于石上,在上边建宝塔一座镇压,使其永远不得出世,此塔就是法行寺塔。法行寺也因有此塔而俗称塔寺庙,寺前街道也取名叫塔寺街。2006年,国家文物局批准法行寺塔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汝州景点大红寨http://travel.shangdu.com/liu/uploads/allimg/081103/1313300.jpg
  大红寨古称梁山,位于汝州市区东北35公里处的大峪乡和禹州市、登封市三县交界处,属嵩箕系山脉,主峰大红寨海拔1150.6米,是汝州第二山。大红寨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2公里,呈南奔大熊状,也称大熊山。
    大红寨山体上历史上为原始森林,大面积的山体造就了这里的山川秀丽,自然风光旎美,奇石林立,洞幽泉清,谷深山秀的秀美景观。因其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唐初滑县瓦岗寨部分将士曾在此驻扎;唐时樊梨花曾驻兵于此;王树声领导的河南省军区司令部曾在山前班庄村、龙王村驻扎三个月,指挥河南抗战;此处又曾属皮定钧开辟的豫西抗日根据地,是一块红色革命地。因此"自然山水风光+红色革命根据地"构成景区的特色。

   
大红寨山的植被中,有大量的红叶林,该红叶林以黄栌树为主,分布于大红寨山的北部、中部一带。该红叶林与小红寨红叶林连成一体,面积超过2000亩。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初,是赏红叶的最佳时机。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红叶林的面积、红叶的密度、纯度均超过了北京香山红叶。北京香山红叶以枫叶为主,大红寨红叶以黄栌叶为主,构成了北方秋天又一道独特景观。夏季黄栌树开出浅粉色的绒花,满山飞花,微风拂过,撩人心扉;每到秋季这些植物的树叶由绿变红,层林尽染,漫山遍野一片红色,体现了大“红”寨的真实含意。

    目前,汝州市已申报了大红寨省级地质公园,该地质公园西起207国道,东至大红寨东侧,北至老婆寨,南至陆浑灌区干渠,行政区划涵盖汝州东北部5个乡镇,是一处以峡谷陡崖剥蚀地貌、典型地质剖面为主、水体为辅,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相互辉映为特色的综合性地质公园。该地质公园处在华北地台与秦岭褶皱系的衔接地带,地质构造复杂,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多旋回的不均衡演化过程,地层出露齐全,地质遗迹发育典型。其中部分地质遗迹较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出露连续、完整,具有国际、国内对比意义,有重大地质学科研究价值。建设大红寨省级地质公园,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地质旅游事业,可使该园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共同得到合理的开发和保护,对促进地质学科普教育、资源保护、生态旅游,对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彼岸花 发表于 2011-6-1 10:32

回复 彼岸花 的帖子

河南汝州景点妙水寺 http://travel.shangdu.com/liu/uploads/userup/1010/2910161KF7.jpg    妙水寺位于汝州市西部临汝镇关庙村南白云山下。该寺建于元至元乙亥(公元1275年)年。因此处当时有大泉涌出,清澈见底,长年不断,灌溉农田,造福百姓而得名。现存建筑主要有天王殿,中佛殿、毗庐殿,伽兰殿、廊房等均为清代中晚期所建。其建筑形式为典型的北方古代建筑结构,中轴线明显,讲究猿啤⑴愠模??匮纤唷=?矫偶刺焱醯睿??ラ苡采绞浇ㄖ??胬?间,进深1间,无斗拱装饰,内塑四大天王神像;中佛殿居天王殿后,殿台高筑,系单檐硬山式建筑。檐下设斗拱6朵,无昂要头,直接置坐斗上,呈尖状上翘,殿顶施青瓦,有脊饰。过中佛殿是毗庐殿,系单檐悬山区建筑,面阔5间,进深2间,为寺内最大建筑。檐下设16架斗拱,五角形双昂,上雕张嘴龙首。殿内有楹柱8柱,梁皆彩绘,游龙祥云,线条突然隆起如浮雕,栩栩如生,另有人物生活图画,生动逼真,两边壁上有壁画。两边为廊房,东西对称,出檐明柱,柱上雕刻楹联,字体遵劲风流。中佛殿、毗庐殿与东西廊房构成四合院,院中建长方形水池两个,青石砌筑,上有石雕栏杆,池底开暗道通于寺外,供灌溉之用。妙水寺自然环境颇佳,曾列入汝州八景之一,名曰:“妙水春耕”。有诗云:“瞻蒲望杏趁良辰,遥听声声叱犊频。半水半山腴美地,一蓑一笠太平人。课农花发犁争出,按部风清雉亦驯。最是服畴关至计,红泥绿草绘图新。”2006年,妙水寺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妙水寺的由来

   白云山为石灰岩山体,由嵩山延伸而来,在山中形成了百里大溶洞,故而形成涌泉。

   公元前206年,汉中王刘邦消灭了楚霸王项羽的军队,建立了汉朝,定都洛阳。传说阳春三月初三,春暖花开,汉高祖刘邦携新贵妃薄姬一行扬鞭策马,出龙门奔霸陵山春游。中午时分,刘邦等人热渴难耐,令随从寻水。随从来到白云山脚下发现了一股泉水,刘邦饮之,顿觉甘泉爽口,燥气尽消,脱口赞道:“真乃妙水也,妙水也!“该泉后来便称为妙水。

    公元25年,刘秀推翻王莽政权,建立东汉,定都洛阳。今临汝镇一带没有行政设置,辟为“南囿”。

    公元58年,汉明帝继位。汉明帝梦佛求经,佛教由西域传入中原,建立第一古刹白马寺。因白马寺不依山傍水,不是游玩的好地方,因此,只能作藏经的地方。于是便在“南囿”依山傍水的妙水涌泉的上游建起一所寺院,作为皇家临时歇脚之地。妙水寺出土的残碑记载:“盖闻妙水寺其来远矣,肇自汉明帝。”

    二、妙水春耕今何在

    古时的妙水寺一带植被繁茂,古木参天。妙水寺北枕白云山,南俯崆峒山,这里半山半水,流若银带,环山而下,灌田育地,绿野荡漾。明代汝州进士张政(字维新)游玩妙水寺后写诗赞道:“春满乾坤水满田,一犁耕进雨和烟。待看秋后黄云熟,共听民歌大有年。”大自然的景色和诗人的赞美勾勒出了一幅瑰丽多彩的“妙水春耕图”。

    “妙水春耕”是汝州著名的八景之一。除了刘邦寻水传说之外,这里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据

传紧靠白云山的银洞山悬崖峭壁上有个银洞,内有水潭深不可测,有人把棒槌丢入潭内,第二天却在妙水寺内的清水池中发现,由此得名妙水寺。

    巍巍白云不足贵,天赐妙水一涌泉。妙水很早就受到世人的崇爱,仅据妙水寺残碑记载,东汉时期重视兴修水利,先人遂凿渠导水,灌田千顷;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佛门大兴,妙水因水而建寺;唐宪宗年间,妙水寺大盛,主殿、陪殿、钟楼、鼓楼、碑林、塔林、园林等林立,规模可观。后宋、元、明、清各朝均加重修。

    如今,妙水寺年久失修,白云山上的采石场和附近煤矿的开采使妙水寺的泉水断流,“妙水春耕”的美景已荡然无存。

    三、妙水寺的古建筑

    妙水寺为汝州现存、保护较好的第三大古建筑群,仅次于汝州风穴寺、汝州学宫,占地面积约9900平方米。它是典型的北方古代建筑结构,有明显的中轴线,讲究铺排、对称和陪衬。现存主要古代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中佛殿、毗卢殿(大雄宝殿)、东西廊房等。主体建筑两侧各有一个跨院,西跨院谓方丈院,有方丈殿五间,伽蓝殿三间。东跨院有祖师殿五间。

    妙水寺坐北面南,地势北高南低,依山势而建,整个建筑群营造方式简约而不简单。寺内现存古代房舍43间。寺内现存的建筑为明清和民国时期。

    天王殿为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丈六,梁架简洁,无斗拱装饰。柱础呈扁鼓状,殿顶饰简瓦板瓦合用,正脊采用陶质间有堆塑花卉等图案。

    中佛殿位于天王殿之后,系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丈四尺。殿顶采用灰筒板瓦组成,正饰为陶质,间饰堆塑花卉,脊吻齐全,殿内梁架足材,下设两楹柱作支撑。

    大雄宝殿:又称毗卢殿,该殿是妙水寺最大建筑,位于中佛殿之后,殿前有二方形妙水泉池,殿台高筑,系单檐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丈六尺,柱础石均雕刻成莲花盆状,殿内梁架硕大,梁下附四根楹柱,结构严谨。其前檐斗拱上的龙首双昂、雕刻工艺精细,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为中原古建筑所少见。

    四、石槽见证黄淮植棉历史

    一千多年来,妙水寺几经废兴,遗留许多有价值的文物。今年67岁、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系的王礼宾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妙水寺文物的搜集、整理和保护工作。1989年,在临汝镇高中任教的王礼宾被调到妙水寺中学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大雄宝殿前的妙水池边发现了一块残碑。碑上记载有“妙水寺其来远矣,肇自汉明帝。”身为历史教师的他被妙水寺的悠久历史所震撼,当即将残碑打了拓片。从此,他开始了搜集妙水寺文物的工作。

    1992年,继在寺内发现多通古碑后,他又在寺南的朱庄村发现了一个石槽。石槽长1.65米,宽0.8米,高0.6米,重约1300公斤。石槽上刻有“至治三年”(1323年)的字样。石槽上还刻有棉叶、棉花、棉蕾等图案。据考证,元英宗时期,妙水寺周围的东马庄、朱庄一带土地肥沃,均为妙水寺的寺产。当时周围的百姓靠给寺内的和尚种地生活,石槽则是当年和尚们用来拌棉种的。由此可以推断,在元英宗时期,棉花已由南方传到了黄淮流域。在过去的历史教科书里,说棉花是明朝初年才传入黄淮流域的。为此,王礼宾立即将发现石槽的情况报告给了中国历史研究所。拌种石槽的发现为棉花传入黄淮流域找到了实物证据,将棉花传入黄淮流域的时间向前推了近百年。

    1957年,妙水寺西侧盆窑村村民冯够山在自家房后土崖上破土时发掘出了俑、猪、狗等彩陶。1977年附近群众在修筑大寨田时发掘出大量的斧、锛等磨制石器。据有关人士认证,此地应属仰韶文化遗址。1992年5月4日,在妙水寺大佛殿前淘井时,又发掘出了青花瓷残盘一件,上有蒙古文。

    妙水寺现存的文物还有:

    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的《创建玄帝庙记》碑:“太宗文皇帝屡因有辅翊之功,即倾内府之资,铸金殿于山之大顶,以彰其报功之意。”由此可知,唐太宗曾在白云山顶建造视师殿。

    《陀罗尼经碑》8棱碑:唐朝后期,妙水寺东侧建有白云庵,尼姑众多,一皇家少女出家于此。她死后,其父“河南府司录”在玉阳山下南坡上择一穴地埋葬,当时的“三朝国师三藏大法师释万空奉诏译”陀罗尼经并刻碑立于墓前。

    二程讲学碑:北宋著名理学家“二程”曾应邀来妙水寺讲学,古碑文中有“程子讲座不背佛”的记载。

    此外,还有明代正德十五年(1520年)《创建玄帝庙记》碑、嘉靖元年(1522年)《创建天王殿碑记》碑、万历年间《创建大醮坛记》。清代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修妙水寺碑记》、道光二年(1822年)《创建东西陪殿碑记》、咸丰四年(1854年)《重修妙水寺碑记》、光绪年间《光绪游龙门碑记》、宣统三年(1911年)《重修妙水寺碑记》。

    五、妙水寺的败落及保护

    据当地一位80多岁的老人说,妙水寺鼎盛时期,有田产数千亩,佃户数十家,骡马成群,石碾、石磨各种工具一应俱全。房舍数百间,塔林20余亩,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寺庙庄园。

    1958年,大雄宝殿成为临汝镇人民公社党委办公室,中佛殿成为供销合作社,天王殿成为电话总机室。寺内的塑像被横扫一空,碑林、塔林被毁,塔砖运去砌炼铁炉。钟鼓楼被毁,9999斤重的大钟回炉。东侧的阎王殿、祖师殿两院成为水泥厂的办公用房。后妙水寺又变成妙水中学,佛殿改为教室、宿舍、伙房。上世纪90年代中期,学校搬出。

    目前,妙水寺内仅存古建筑43间。妙水寺最后一次重修是清宣统三年。由于年久失修,妙水寺已是梁落檩弯,椽朽不支,瓦落为砾。

    为保护寺内文物,关庙村村民冯成立、冯石滚、张仁娃和李庄村的退休干部李喜亭、东马庄村村民马永章、马玉文在王礼宾老师的倡导下,在汝州市文化局的支持下成立了妙水寺文管会。他们利用群众的集资捐款修补了围墙、大门,对倒塌的房舍进行了维修。村民冯学礼常年驻守在寺内,冯石滚被汝州市文物局聘为妙水寺义务文物保护员。河南汝州景点四寨山http://travel.shangdu.com/liu/uploads/userup/1010/29101J05441.jpg    四寨山位于汝州市西南与鲁山县交界处,因有四座形似轿顶的山峰而得名四寨山、轿顶山,也曾因山顶有玉皇庙而名玉皇山、水寨山等。四寨山风景秀丽、美景醉人,主峰海拔800多米,山峰陡峭、壁立千仞,峡谷幽深、神秘莫测,九女峰、擂鼓台、锯齿岭、接官梯等自然景观美不胜收;四寨山怀抱马刨泉,悬崖峭壁之上清泉喷涌而出,潺潺溪流逶迤蜿蜒,所过之处石潭清澈见底,瀑布悬崖高挂令人流边忘返;山上植被茂密,鲜花丛生,鸟兽出没,植物种类繁多;山上神仙洞、莲花洞、天井、枯井等天然溶洞鬼斧神工,更使四寨山锦上添花;楚长城、玉皇庙等人文景观以及丰富多彩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更增添了无穷的奥妙和神秘……    四寨山地处宛洛要道庙洪线东侧,交通十分便利,而又处在郑州、洛阳等大城市及石人山景区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站在四寨山顶西望八百里伏牛山逶迤纵横,岘山美女伴夫眠之美景栩栩如生,东瞰千里大平原尽收眼底。此山物产丰富,山珍野果四季不断,民风古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旅游休闲胜地。河南汝州景点汝州学宫http://travel.shangdu.com/liu/uploads/userup/1010/29102141E50.jpg
    汝州学宫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城区城隍庙街(广场街)。又称文庙,坐北面南,地势北高南低。南北长300余米,东西宽50多米 ,总面积20870平方米。院内中轴线明显,排列有大成殿、启圣宫、名宦、乡贤等主要大殿及廊房50余间。据建筑形式考证,可能为明代中、晚期所建。整个群体布局合理,保存基本完好。于1986年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汝州学宫又称黉学,是古时童生、秀才们学习、聚会的地方,位于汝州市区望嵩中路东侧,面向中大街,北抵火神庙街,与文庙相互连通成为一片密不可分的建筑群。学宫、文庙建筑群是汝州市区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初建于明洪武三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200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正德汝州志》记载:汝州学宫学基在元朝忠襄王祠堂,明洪武三年改建为学宫,后于明永乐十四年重修。明崇祯二年和民国五年学宫两次被毁,“殿庑渗漏……墙壁多颓”。学宫南北长325米,主体部 东西宽50余米,总面积20870平方米,占地约22亩。东西各附一跨院,其特点为:建筑排列有序,中轴线明显。现有大成坊、文明坊、大成殿、启圣宫、名宦祠、乡贤祠等大小殿堂116间,系明、清建筑,整个建筑群布局合理,保存基本完整。其中,大成殿系学宫内最大建筑,单檐殿式,面阔5间,进深2间,进深8米,开间面宽4.38米,东西次间面宽3.35米,东西梢间面宽3.1米,绿瓦兽吻,飞檐斗拱,气势雄伟,庄严肃穆,颇具权力象征,殿内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子牌位。殿内设有一排楹柱,孔子塑像一尊,孟轲、曾参、颜回、孔仍塑像各一尊,端木赐、冉雍、宰予等12贤人塑像各一尊。殿门上曾悬挂过清朝历代皇帝书写的匾额,具体为康熙二十三年(1634年)颁“万世师表”、雍正三年(1725年)颁“生民未有”、乾隆三年(1738年)颁“与天地参”、嘉庆四年(1799年)颁“圣集大成”、道光元年(1821年)颁“圣协时中”等5块。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物部门投资了50万元进行整修,重修了明伦堂、名官祠、乡贤祠,收藏有汝瓷、汝石、汝贴等各种文物2000余件。       目前,在原汝州学宫(也称文庙)的部分建筑基础上改建了汝瓷博物馆,该博物馆是汝州市唯一的县级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的以收藏、展览汝瓷为主的专业性场馆。该博物馆于1983年开始筹建,1985年开馆,以陈列古今汝瓷为主,其它陈列为副。2001年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年会在汝州召开,得到专家们的赞赏。馆内藏品丰富,有大量的瓷器标本和瓷片资料,有名贵的宫廷汝瓷和艺术汝瓷。其中汝瓷天青釉洗光亮莹润,开片密布,裹足满釉支烧,制作讲究,工艺精湛,系北宋宫廷御用佳品,是国内罕见的珍品;汝瓷荷叶口瓶,器形高大庄重,工艺精良,天蓝色釉层匀净,密布开片,是北宋时期珍品。另外还有新、旧石器、青铜器、陶器、瓷器等珍贵藏品。博物馆现有三个基础陈列室,第一陈列室以陈列建国后县政府遵照周恩来总理“恢复汝瓷生产”的指示,组织恢复汝瓷生产过程中各个时期烧制成功的汝瓷精品和汝瓷生产的新工艺过程为主;第二陈列室陈列各汝窑遗址瓷片、标本、制瓷工艺、窑炉模型及宋代精美瓷器和朱氏仿古汝瓷等;第三陈列室展出汝州三宝之一──汝贴。汝瓷博物馆经过不断的完善,大部分建筑已翻修一新,馆内绿树成荫,松柏成行,各种花卉芬芳争艳,各展厅宽敞明亮,设施齐全。著名书画大师李苦禅曾题词:“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美尽美也。”       汝州学宫详细情况:位于汝州市区城隍庙街(广场街)。又称文庙,坐北面南,地势北高南低。南北长300余米,东西宽50多 米 ,总面积20870平方米。院内中轴线明显,排列有大成殿、启圣宫、名宦、乡贤等主要大殿及廊房50余间。据建筑形式考证,可能为明代中、晚期所建。整个群体布局合理,保存基本完好。于1986年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成坊为文庙主要殿堂之一,居文庙南端,系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3间,进深2间。殿台高筑,柱础作圆鼓形,高檐柱,细小昂,耍头作卷云状殿顶施青瓦,有脊饰。       文明坊居大成殿之后,面阔3间,进深2间。整个建筑被后人改建。       大成殿位于文明坊之后,系单檐庑殿式建筑,面阔5间,进深2间,缘瓦兽吻,正檐斗拱。殿内设楹柱4根,正间正中脊檩有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字样。       启圣宫,居大成殿之后,系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3间,进深2间,造型简单,无其它装饰。       重点保护范围:自围墙起向南、北、东各30米,向西50米。       一般保护范围:自重点保护区边线外扩,东、西各100米,南北各70米河南汝州景点蒋姑山http://travel.shangdu.com/liu/uploads/userup/1010/2910232a133.jpg石人沟夫妻石    蒋姑山属伏牛山系,主峰海拔787.4米,因主峰顶建有蒋姑神庙,故此得名。清道光《直隶汝州志》记载:"蒋姑山(又名焦古山),形如翠屏,壁立千仞,松竹蓊郁,有水环抱,山巅座蒋姑庙,山角藏罗圈寺。"蒋姑山地层发育完整,岩石出露明显,在蒋姑山的生成过程中,形成了奇特的地表地貌,奇峰林立、层峦叠嶂、沟壑纵横、飞瀑深潭、深洞怪石、植被繁茂、云蒸霞蔚,自然景观旖旎诱人。    蒋姑山旅游区由三部分组成:(一)罗圈冰碛地层。罗圈冰碛地层是世界四大冰川遗址之一,属元古代震旦系,为地质学中一个独立的地层单元。罗圈冰碛地层厚度大,总厚度达306米,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2公里,出露较完整。冰碛地层自50年代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学界的关注。1958年地质学家在这里考察后,首先提出了冰碛成因的观点;1959年中科院地质学家刘长安、林尉兴对该处冰碛地层进行了专题研究,将其命名为罗圈层;之后,英、美、加等国专家先后前来考察;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曾亲临考察此处遗址;1976年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将其所属时代划归震旦系。(二)石人沟。石人沟是蒋姑山深处的一道山沟,山沟右侧半山坡处有二石人,远远望去,一男一女,一高一矮。男的身材高大,目视前方;女的身材娇小,略微前倾,两个石人栩栩如生,形象逼真,故沟名夫妻石。石人沟植被茂密,景色秀丽,附近有罗圈寺、蒋姑庙等景点。(三)蝙蝠洞。蝙蝠洞是一个经过数百万年天然神工造化逐渐形成的大型群体溶洞,是北方罕见的喀斯特地貌现象。因此洞长年栖息有蝙蝠,故名蝙蝠洞。洞口位于西10米高的崖壁上,只能容1人进入,入洞后攀援而下5米处有一大厅,大厅内可容纳100多人,洞内各种类型的石笋、石花、石柱、石瀑、石龟、石钟等错落有致,妙趣横生。特别是玉柱擎天、神龟探宝、天坛盖顶和众多正在生成中的各种钟乳柱造型,令人惊叹不已,拍手叫绝。溶洞内向四周横向延伸几个小洞,洞中泉水潺潺,奇石鳞次栉比,真可谓洞中有洞,景中有景,既是观光胜地,又是探险乐园。木厂村80多岁的李银涛老人当年穿越此洞,探知深度在3000米以上,由蟒川乡木厂村向南延伸至鲁山县境内。正如一地质工程师所言,蝙蝠洞堪称中原第一洞。附近有石门峡谷、天子坟寺、月牙湖、老婆寨等景点。

河南汝州景点竹林庙http://travel.shangdu.com/liu/uploads/userup/1010/29102441S91.jpghttp://travel.shangdu.com/liu/uploads/userup/1010/2910244A194.jpg    竹林庙是汝州市著名的道教活动场所,占地约10000平方米,地处沟壑之间,绿树掩映之中,山环水抱,殿堂巍巍。大殿内供奉有观世音菩萨、王母娘娘、送子观音,两侧是哼哈二将。整个建筑显得庄严巍峨,塑像形象逼真,神态端正,慈详而安宁,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天上竹林,地上少林",传说竹林庙与少林寺相对应。庙宇呢本来是佛教活动场所,但是竹林庙虽名为庙,却是道教胜地,真是怪事多多。竹林庙的建筑主要有地狱宫、

beiwudu 发表于 2011-6-1 17:17

辛苦楼主了,这么全!{:4_101:}

YAO 发表于 2011-6-4 07:55

只是谁来报销经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端午出游 景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