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超的“甜蜜”事业
昨天上午,汝州市风穴寺景区附近,满山的槐花招徕众多游客观赏,还引来一群群蜜蜂采花蜜。记者在风穴寺后山找到了一处蜂场,一顶绿色的帐篷旁边摆放着约200只蜂箱,养蜂人正忙着收割蜂蜜,密密麻麻的蜜蜂在他的周围飞来飞去。只见养蜂人“全副武装”,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用刷子把一个个结了厚厚一层花蜜的蜂框上的蜜蜂刷掉,再将蜂框放进采蜜机里,不一会儿,新鲜的蜂蜜就被收集起来。
养蜂人叫马俊超,安阳市汤阴县人,39岁的他已养蜂15年了。他和妻子蒋云霞走南闯北,一年里有一半时间在外,足迹遍布江苏、内蒙古、东北、河南、湖北等地。春暖花开的季节,他们就带着蜜蜂回到河南,等油菜花、桃花、槐花开的时候,四处寻觅花蜜。
“今年我已是第八个年头来汝州放蜂了。”马俊超告诉记者,“这儿的花种类多,花期长,适合放蜂。这儿的人也很实在,很热情,让我们身在异乡的养蜂人感到很温暖。”
记者看到,用帆布搭起的简易帐篷里,放着两张床,锅碗瓢盆一应俱全,这就是养蜂人的“家”了。蒋云霞是个贤惠能干的女人,事先购买了很多土豆、洋葱等蔬菜,维持一日三餐。她还特意在帐篷的顶部挂了一个火红的中国结,使小小的帐篷透出一片温馨浪漫的气息。
马俊超说:“最难熬的是孤寂,帐篷就是我的家,有时候在深山里好几天不下山。养蜂最麻烦的是转场,一年一般要转场四五个地方,非常辛苦。但看到蜜蜂从蜂箱内飞向天空时,我的心也跟随蜜蜂在大自然中拾香、采花、酿蜜……”
“很早就说不干这个了,换个别的行业。但说是这样说,这15年来,我们已经喜欢上这一行了,也很喜欢蜜蜂,有时蜜蜂飞到手上,我都不忍心撵走它。”马俊超深情地说。
这么多年来,他的养蜂规模从最初的十多只蜂箱发展到现在的200多只蜂箱,靠自己勤劳的双手,闯出了一番“甜蜜”的事业。去年,马俊超家靠养蜂带来的利润就将近10万元。
“跟着花期走南闯北,辛苦中也有很多收获,心情也十分舒畅。这辈子,我们要将这‘甜蜜’的事业进行到底了。”马俊超的话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本报记者樊建伟实习生李刚)
页:
[1]